折荒

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无刃之剑,无碑之墓——深度解读罗辑(三)

此篇为第六、七、八章。

————————————————

【【关于罗辑的救世态度趋向三维度】】

 

  个人自拟了【救世态度趋向三维度】,为后文的讨论作出参考。

 

  ①对待人类的【态度】:悲观/乐观/中立。(认为人性本善/恶?人类是否值得拯救?)

  ②救世方法的【行动原则】:积极主义(采取正面改造措施)/消极主义(采取退路/妥协/维持措施)。

  ③对救世方法的【执行力】:积极(主动)/消极(被动)。

 

  以下三章将围绕罗辑的这三个维度展开讨论。

 

 

 

六.【罗辑对待人类的态度】

 

 

  作为一个本来毫无社会责任感 玩世不恭的普通人,罗辑为人类付出到如此地步是不合理的吗?

  不,从一些书中的细节来看,未必如此。

 

  从太阳系二维化时其他飞船想要拦截撞死星环号的这件事来看,在这人人自危的乱世之中,即使死了也要拉一个人垫背的想法是一种人之常情

 

  而当罗辑以为死期将至——水滴是来杀自己的时是怎么做的呢?

罗辑说:“我必须走了,否则这座城市真的要毁灭了。”

罗辑说:“我尽量向人烟稀少的地方开,前面有城市,我要朝那个方向拐,你想办法回去吧,离那方向越远越好。”

   罗辑把车停到了一个他认为很理想的地方,这是平原与山区的交界处,目力所及之处没有人和建筑,车停在一个三面有山的U形谷地中,这样可以消解一部分撞击的冲击波。罗辑把电视机从车上拿下来,带着它走到空旷的沙地上坐了下来。

  他想的却是怎样让自己的死不牵连其他人,这恰恰违背了当时大部分人类的人性的本能

 

  “那么,这些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吗?”

  “对于这一点,我反复咨询过天文学界,从目前已有的观测资料上看,没有。”罗辑说到这里,也像主席一样眯起了双眼,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他们是对的。

  与一些对待同类都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的人不同,这个细节也体现了罗辑并非良知泯灭,连外星生命也会在意的人不可能真正拥有反人类人格,更不是一些人所想的那样道德沦丧。

 

看到它,罗辑的心最后一次在痛苦中痉挛,这一次,是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如果我做错了什么,对不起。”他对蚂蚁说。

  在长期默默忍受排斥与唾弃,发着高烧在雨夜中两次搭车都被自己想拯救的人扔在半路的情况下,他还要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人类)说对不起,还要为自己所冒的前所未有的风险感到痛苦——这一切还要建立在他抱着牺牲一切的决绝只为让所有人都有活下来的机会的基础之上。

 

  这表明罗辑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是反人类的反面,即便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让自己处于反人类的处境之中,但内心深处依然认为【人类是值得被拯救的】。

  所以罗辑对待人类持有一个【乐观态度】。而至少在道德层面上,罗辑也并非一个真正的普通人。

 

 

 

七.【罗辑对待工作的态度真的不负责吗——对救世方法的执行力和工作能力】

 

 

⒈来看看罗辑的面壁工作始末:

 

  当发现自己接到力所不能及的任务时,他果断选择拒绝

  ↓

  发现拒绝不了,深陷无形牢笼无法脱身,而又明确自己毫无头绪无能为力时,他没有做任何无谓的尝试,没有飞蛾扑火浪费精力和资源,而是选择利用这个拒绝不了的权力滥用资源享受生活

  ↓

  在泰勒自杀前的到访中罗辑这么对他说:

“泰勒先生,这是一个我们永远无法从中脱身的怪圈。”罗辑轻轻叹息。

  ↓

  他在“以妻女相逼”后并没有直接投入工作,依然表示【担负不起拯救全人类的责任,只希望过自己(普通人)的生活】,直到被萨伊告知自己【是三体唯一要杀的人】这条线索后才开始思考:

  “我曾经打算从事宇宙社会学研究。因为……”这时,罗辑意识深处有一个声音轻轻地说:你是面壁者!……第一次,罗辑做出了一个面壁者应有的举动,把要说的话咽了进去,只是说:“是不是与这个有关系?”

  ↓

  在进入工作状态后他的工作态度是这样的:

  两人走后,罗辑到走廊里散步,不由想起了伊甸园——他已经知道了那个地名,但仍在心里这么称呼它——的湖水和雪山,他知道,自己很可能要在地下度过余生

  ↓

  苏醒不久向医生问起诅咒的那颗星星

  ↓

  得知星星还在(以为咒语实验失败)且真正恢复普通人身份后如释重负,然后过起【不操那份闲心】的普通人生活

  ↓

  得知黑暗战役后证实了【黑森猜想】,奔出房间外激动大喊:

  “这就对了!”

  ……

  星空显得稀疏了许多,但罗辑还是找回了两个世纪前那个寒冷的深夜他在冰湖上的感觉。这时,作为普通人的罗辑消失了,他再次成为一个面壁者

  ↓

  得知太阳被锁死后颓废并再三声明自己无能为力

  ↓

  答应进行雪地工程后看到希望全身心投入并隐藏计划开启自虐+演技模式

 

 

 

从以上罗辑的面壁工作流程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①罗辑的【心理素质】异于常人,厚颜无耻。

 

线索才是使罗辑开始工作的真正契机,而不是“妻女相逼”。

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估——自知之明

只有他认为这件任务有头绪/把握/希望后他才会对这件任务投入思考/精力等,展开工作

 

③能做到半个世纪的坚守并非偶然,罗辑早就做好了在地下度过余生的觉悟,尽管执剑生涯迟到了那么一段时间。

一旦开始真正工作就会负责到底。

 

有能力时尽全力工作,负责到底,能为力时不操那份闲心,该怎么玩就怎么玩,态度潇洒,没有心理负担。

 

 

通过信息推导出以下结论:

  与身为理想主义者的泰勒所不同,罗辑是一个不会被现实所击垮、拿的起放的下、安于接受现实的现实主义者,宁愿滥用资源用来享受生活也不会做无谓的尝试以浪费资源。

但一旦开始工作,甚至不会比【勤奋者】干得差,能够把工作完成得很好。

因为他没有浪费任何工作时间自身精力,是一个拥有很高工作效率“节能主义”者

 

  所以与普遍印象不同,罗辑并非对工作不负责,而且他的【工作能力】很强。

而造成这一普遍印象的原因是罗辑对救世方法的【执行力】趋向为消极——这种被动来源于他的现实主义:活在当下,没有理想和奋斗目标,也就没有足够执行的动力。

 

  而消极的执行力趋向是一回事,执行起来是否能做好又是另一回事:他不会主动工作,但一旦工作起来能做得很好。

  只不过很多读者因为只看到了他消极态度,而忽略/否定了他高效的【工作能力】。

 

  再回头看黑暗森林的开头部分罗辑对自己短期女友的“吹嘘”。

“到现在没什么建树,那是因为我不屑于努力,其实我这人充满灵感,有时候我随便转一下脑子都比某些人穷经皓首一辈子强……”

  可见罗辑称至今没建树只是因为自己【不屑于努力】这话没有撒谎——这也解释了罗辑年纪轻轻就“混”成了清华社会学教授的原因。还又一次佐证了罗辑对自己能力评价一贯的正确性。

 

 

  由此见得,罗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普通人,而是一个生活态度普通,却天赋异禀(高心理素质+高工作能力+极强精神力)的人,一个看似精神屌丝的真正精英

 

 

 

八.【领悟黑暗森林理论带来的影响——罗辑救世方法的行动原则】

 

 

  领悟黑暗森林理论能带来什么呢?

  (这里的领悟是指有思考有研究的得知,和威慑纪元时人类群体的仅仅【简单得知黑森格局】不是一个概念)

 

 

  ⒈带来【行动原则】的消极主义。从宇宙尺度上纵观思考,会感到人类与自身的渺小,因此会站在无关任何文明立场——置身事外的视角上看待问题,达到真正的透彻与超然。

这也就是【执剑人】所需的【个人的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未必契合】。

 

 

  ⒉那么从得知三体真相后有可能领悟黑森的叶文洁的【自虐爬山感慨人类落日】的行为上看,她似乎没有做到【对真相释然】,为什么?

 

两个原因:

  ①实现理想的方法导致的严重后果违背了理想的初衷,人类的必然毁灭并非叶文洁想看到的,所以她【无法释然】。

  ②也是其根本原因是,叶文洁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既有其目标,必有所执念,做不到无欲无求,也就无法真正做到置身事外,因为理想主义的根本行动原则为积极主义,这与领悟黑森后必然带来的消极主义完全相悖。

  所以身为理想主义者的叶文洁永远做不到真正的透彻与超然。

 

  所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叶文洁最接近【透彻与超然】态度的就是在杨冬墓前提示罗辑的时候了。

“怕没有机会了……或者,你就当我随便说说,不管是哪种情况,我都尽了责任。”

  这是一种矛盾的,又有所积极又有所消极,既充满对未知文明的理性探索欲,又被岁月所累淡然沧桑的心情。

 

  叶文洁对待人类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罗辑,而最为主要的是【领悟黑森】后持有透彻与超然的态度是一种必然,所以在看待事物态度的层面上,领悟黑森后的罗辑,和那时在杨冬墓前与他仅一面之缘的叶文洁很像。这无意间成了黑森除学术以外的又一种延承——超然态度的延承。

 

 

  ⒊而后期罗辑看待事物的态度,就不仅仅是所延承的超然了,而是书中描述有迹可循的真正的【透彻与超然】。

  事实上罗辑能够做到这种态度,绝非是一种为了给主角加金手指的开挂设定,而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设定。

 

  【建立黑森威慑】这一救世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暂时的妥协维持,是一个短期目标——缓兵之计。由此可见所罗辑救世方法的【行动原则】就是消极主义

  这个续命方法极不稳定且具有极高风险,不是能让人高枕无忧的最终方法,但这是特定情景下的最优解,是当时能让全人类免于立刻毁灭的唯一方法必须手段

 

  无理想无信念的现实主义+执行力的消极趋向+行动原则的消极主义,为达到真正的【透彻与超然】提供了条件。

  所以只有罗辑这样胸无大志,活在当下,行事态度消极的人,得到了特定契机(叶文洁的提示),再加上极端经历(建黑森威/执剑)和极端经历所体现出的他自己从未发现的高心理素质极强精神力,才能做到【放下一切】→【看淡一切】,最终【看透一切】并【超然物外】。

 

  所以他才会【感觉现在自己不是人类的一员】,达到【执剑人】所必需的【个人的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未必契合】。

  所以【透彻与超然】的态度是罗辑原本性格+经历所构成的一种必然

 

 

  ⒋这使得【罗辑为什么会交出引力波开关】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①对人类置身事外的态度本身就是他为了【守护人类】的隐藏目的而达到的【高威慑度】的根基。

  这同样是一个无解的矛盾。他为了去守护人类而使自己达到不在乎人类的状态,如果他扣下开关不交出一定会破坏【个人的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未必契合】的平衡,达到【两种利益相契合】,也就是在乎了人类,这一定会导致【威慑度】下降。

  ②领悟黑森带来的消极主义让他从宇宙尺度和置身事外的视角看待问题,而建立黑森威慑的他比谁都清楚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恐怖平衡坍塌的那一天终究会到来,而人类对此却毫无警觉,这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傲慢,注定了人类的毁灭,而自己无法阻挡历史的洪流。

 

  ①②两点原因汇成:

  罗辑只会做自认为有希望的事,他发现人类没救,早晚要死都一样,就没必要做多余的工作。积极地强行续命并非自己的行事风格,所以他就秉承自己一贯的消极执行力,以顺应人类群体(历史)的选择。

  ↓

  让我工作我就好好工作,要辞退我也乖乖不干,不闹不忧不扰,卸下重担继续自己的生活。大概是【无论怎样,我都圆满完成了沉重的使命,尽了责任】这种态度。

   这也完全符合罗辑的性格,而不是【对人类失望】。他要是对人类失望,早该失望了,而不是苦苦等到半个世纪后的这天,而且从【威慑度在90%高度波动】来看,他的【心理状态】好得很,所以也不是【累了】。这种工作一旦累了就会懈怠=威慑度下降。

 

 

  ⒌为什么同样面对人性之恶,叶文洁对人类持【悲观态度】(认为人类只能被外星人改造),而罗辑依然持【乐观态度】(认为人类值得自己守护)?

 

  ⑴  【同样面对人性之恶】此前提是否成立?

  他们两人承受的苦难不同,而且叶文洁显然承受更多苦难,为何还能相比较?因为衡量了承受苦难的程度释放痛苦的条件,这两个因素。

 

【1】

叶文洁承受了【中高程度的苦难】。

得到【释放痛苦的条件】

选择【释放痛苦同时也是【实现理想(就要回答)

主动创造【释放痛苦】【实现理想】的条件(拉伊文斯入伙→ETO成立)

 

  总结:在承受苦难的情况下,叶文洁有条件就释放痛苦,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释放痛苦,这没有违背人类本性,更何况叶文洁释放痛苦的手段和自己实现理想的方法完全重合,何乐而不为。

 

【2】

罗辑在承受【低程度的苦难】的同时拥有【释放痛苦的条件】

∵目的是拯救【让自己承受苦难的人】

∴拥有随时【释放痛苦的条件】而没有选择【释放痛苦】→【痛苦得不到释放】

所承受的【苦难程度增加】

依然没有选择【释放痛苦】

 

  总结:在承受苦难的情况下,罗辑拥有随时可以释放痛苦的条件却从不选择释放痛苦,反而长期拯救给自己造成痛苦的人+守护对自己的付出不买账的人。

 

  ⑵  所以在根据衡量两个因素得出以上结论的条件下,我觉得对于两人【同样面对人性之恶】这个前提成立,也就可以根据两人对待人类态度的不同进行讨论了。

 

  ①因为罗辑把人性真正看得透彻,所以才能做到超然。

 罗辑读出了他们目光中的含义:没有救世的能力不是你的错,但给世界以希望后又打碎它则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

 

  身为社会学教授,他很清楚这种对当事人而言一般不可理喻的想法产生的缘由,认为这种【恶】是出于一种既定情景下的本性使然,并不是谁故意的恶。所以做到了建立在理解之上的释然,还在【建立黑森威慑】的任务中,正好利用了这种人性的恶承受排斥和唾弃,来达到增加自己的负面情绪,并用自己处境的凄惨来影响三体世界的判断,从而增加【威慑的可信度】。

 

  而领悟了黑森的罗辑非常清楚【终极威慑的特点:威慑者和被威慑者对威慑有着相同的恐惧】,所以在执剑过程中,无论外界的舆论在读者看来多么可笑匪夷所思,他的内心依然毫无波动——因为他知道【这是正常的】。

 

  衍生出一个小问题,【人类为什么不感谢罗辑】?

  很简单。打个比方,如果有一架飞机本来要坠机,飞行员无能为力,然后一个恐怖分子站了出来以修好飞机为条件要挟所有人让他在机上绑了个炸弹,即便他什么都不做,引信还是在他手里,所有机上人员随时都有可能被他炸死,你觉得他们还有可能感谢这个救了他们命却随时也可以要他们命的恐怖分子吗?

  我们的生命原本完全属于自己,现在却有一个人可以替自己做出选择随时结束我们的生命,你能不恨他吗?即使是在为我们续命,正常人也难以做到容忍这种纯恐怖分子行为。所以理性思考后,我不认为人类对罗辑的态度是愚蠢的表现,而是人之常情。但人类在威慑纪元失去理智和忧患意识却实属愚蠢自掘坟墓,没得洗了。

 

  所以,执剑人这个工作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得到感谢,只能换来世人的恐惧和唾弃。罗辑完全明白这点,所以他不在乎。

 

  这种释然也可以体现在他对得失的态度上。在冥王星即将被二维化——自己生命的最末前,罗辑是这么对程心和艾AA说的:

“孩子们,不要为我操心了,我说过的,我什么都没有失去。”

 

  他真的什么都没有失去吗?相信看完全文后大家自有判断。

 

  而叶文洁是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一定会从既定立场或角度出发,是有目的的,无法做到真正的置身事外→很难站在更广阔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够理解却难以透彻理解,对【人性的本质】也就无法看开、释然

 

  ②两人对【爱】的感知能力不同。

 

  叶文洁并非从未感受过爱,但叶文洁至少早年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人,缺乏感知爱的能力,哪怕体会到了杨卫宁的爱,也仅仅是接受,而感受不到【爱的美】。

这种精神上的流浪感残酷地折磨着她。在组成家庭后她的心灵反而无家可归了。

  无法给一个理想主义者【快乐】【归属感】和她需要的【奉献目标】。 

  所以当她找到【能够为之献身的事业】后,可以【冷静、毫不动感情地】把爱她的杨卫宁杀死,作为【所不在乎的(为理想)付出的代价】。

  所以对叶文洁而言,爱远不如理想重要,自我实现胜过一切。所以哪怕因感受到人性的温暖(齐家屯的半年)有所动摇,也会很快被无人忏悔的悲哀所打消,然后将【人性本恶】的定义覆盖所有人类,坚定不移开始用拯救人类(精神)的理想来完成自我实现

 

  从罗辑构思的“伊甸园”风景特征和幻想女友的纯粹个性来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中的浪漫主义者,虽然及时行乐、活在当下,但有条件时一定会好好享受生活。

  而从他和庄颜的生活来看,罗辑对【爱】的感知能力,几乎同庄颜对【美】的感知能力一样强烈。爱的美带给罗辑无与伦比的欣悦,所以他也对此无比珍惜,并切实承担起了责任。可见罗辑骨子里应该是一个感性的人,所以在已领悟黑森之后,仍然会说出【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这种“天真”的话。

 

  所以对爱感知能力弱的叶文洁,可以在【感受爱的过程中】杀死给予她爱的杨卫宁;而对爱感知能力强的罗辑,可以在54年未感受过爱的情况下用【曾经感受到的爱】支撑自己守护人类。

 

  再回过头看前文提到过的个人推测罗辑对庄颜那句话的变体:【能感受到爱的人是美的,而只要有这样的人存在的种族,就是值得拯救的】是否忽然变得有些可信了?

————————————————

 

【一点关于叶文洁的声明】

 

  除罗辑以外,我还是叶文洁粉。

  事实上教主的这些涉及“人品”的选择反而提升了我的好感,这和作出相反选择的罗辑触动到我并不矛盾,我很理解教主的所有选择并想用灵魂去感受。她的气质太特别了,表面宁静如水内心风起云涌,那种神色中隐隐暗藏着辽远的渗透入灵魂的美无可复制,以及初衷与结果带来的反差,那种不做作又非常震撼的悲剧色彩,不会有第二个人有。她是我看三体时第一个喜欢上并一度以为会是唯一喜欢的角色。

  叶文洁或成为我喜欢的角色中最中二的一个,中二之神称号get√所以对我而言,中二是叶文洁的萌点。

 

  所以尽管我给出了很多似乎对她不利的观点,但这只是理性分析所必需的产物,并不意味着我会容忍自己的观点成为别人去黑叶文洁的论据。所以先说到这里,将心比心,调侃可以,但我不希望评论里出现一些不愉快的声音,谢谢大家理解。

————————————————

 

  〖待续〗

评论(1)

热度(50)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